华新在线讯(记者 赵心瑜)为提升专业认知、激发专业热爱,9月16日上午,我院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举办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,并邀请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、我院特聘教授田巧萍以“我为什么要当记者”为主题发表演讲。该活动由我院党委副书记程秀莉主持,2021级全体本科新生参加。
田巧萍女士深耕新闻领域近30年,先后参与了长江三峡大江截流、青藏铁路建设等重大报道。她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、赵超构新闻奖等多个奖项,并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优秀党员、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。
程秀莉主持活动
程秀莉首先对全体2021级新生表示欢迎,并就人才培养方案、报道概况、防疫纪律等内容进行解释。随后她隆重介绍田巧萍女士,并提醒大家要认真学好“开学第一讲”,从田巧萍的讲述中理解“铁肩担道义、妙手著文章”的含义。
田巧萍从40年前“初入华师”的回忆谈起,讲述了她从老师转变成为一名记者的过程。她表示,她之所以选择成为记者,源自于“对专业的热爱”。她解释道:“因为不愿辜负国家、母校、自己在专业中倾注的心血,所以决定从专业出发,做专业记者。”
随后,田巧萍以自己的采访经历作为切入点,着重描绘自己工作历程中的细节和感受,并以此表达她对“记者”这一职业的理解和热爱。“做记者最大的幸福是你的每一天都是新的,你用心记录下的人不断丰富着你的人生。”她如此总结。
田巧萍分享经历
田巧萍首先用一场长达10年的报道讲述了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杰出人才——桂希恩教授的人生历程。从1993年第一篇报道《81位专家质疑吴松刚》开始,田巧萍先后在1998年、2004年撰写两篇专题报道,记录桂希恩教授不顾个人安危、深入艾滋病村落进行治疗研究的故事。桂希恩的朴素作风、专业素养和悲悯情怀给田巧萍留下了深刻印象,她说:“十年前一次远远的聆听,我没有想到这个人会如此深刻地影响我的新闻事业。”
在谈及对张继先和张定宇的采访报道时,田巧萍强调了两个词——责任和专业。她提到,疫情期间的武汉面临着来自“舆论战场”和“防疫战场”的双重压力,而作为记者,理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力,回应社会重大关切。
在确定张继先即为“上报疫情第一人”的过程中,田巧萍从四个方面进行核实——法律层面的阐释、疫情上报后的连锁反应、权威部门的核实、央视报道的侧面印证。在对张定宇进行报道时,她选取特殊角度,描写他与妻子纯洁美好的恋爱历程,从家庭、事业等角度塑造张定宇“当代平凡英雄”的形象。
活动现场(1)
随后,田巧萍从记录长江三峡大江截流、深入西藏进行青藏铁路报道、采写疫情防控一线报道等工作经历阐释“记者”这一职业更为宏观的社会意义——记录历史、参与历史、推动社会建设和历史发展。
在金银滩医院重症病房、在社区发热门诊、在青藏铁路施工现场,她多次面临生命的重大挑战。田巧萍打趣般地说出多年前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,铁路负责人警告她们的话语:“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,死的记者比施工人员还要多。”随后她也作出了回应:“投入战斗中、参入到历史进程中,这是我们记者的最低要求,也是最高追求。”
程秀莉在总结发言中向全体新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,她希望同学们在感动之余,更要保有清晰的认知——只有脚踏实地、关心社会、长久深耕某一领域并不断丰富专业知识,才能成为卓越的新闻人才。
活动现场(2)
2021级本科新生郑喆佳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,通过这次讲座,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闻人的切实责任和深远意义。在即将开始的四年大学生活中,她会努力提升专业技能,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