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 司小平)12月13日,由我院1901班班主任刘震带领、1901班代表参与的“重走恽代英之路”活动圆满结束。本次活动旨在徒步丈量和记录旧武昌城精华,并追寻革命先驱恽代英足迹,感受华师百年校史芳华。
刘震老师与1901班代表合影
上午九点,师生们齐聚于云架桥一带的半岛娱乐官网网址
旧址。原为文华大学文学院的大楼,今已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办公楼,外墙上遍布葱绿的爬山虎,在车水马龙的路口处伫立。
“湖北美术学院校内的朴园建成于1936年,为钱钟书之父私立华中大学教授钱基博的故居,因宅子旁有一颗朴树而得名。”随着刘震对此行各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娓娓道来,同学们逐渐深入恽代英故步之旅。
刘震老师为同学们讲解
途中,谙熟旧武昌百年历史的余师傅,向刘震和同学们热情地介绍文华大学和中华大学的校史,并热心地为大家引路参观多处华师旧址。余师傅以生动的语言,将一代代口述而传的故事述说,让人身临其境,似回归到百年前的武昌街巷和书香校园中。
余师傅为大家介绍武昌历史
华师旧址
步行到武昌涵三宫街,小巷静谧但有烟火气。位于街道1号的恽代英故居,在当时的占地面积为500多平方米,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落,现为小区地址。随翻新修路,已不见过往故居面容。1895年,时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,恽代英诞生在此,并伴旧中国命运而成长。
师生们到达武昌涵三宫街
岁月蹉跎,1918年2月,因恽代英之妻沈葆秀难产去世,承受巨大悲痛的他决定孑然离开伤心之地,搬到得胜桥50号居住。如今,它坐落在嘈杂的小巷里,黑漆的房舍里依稀有人居住,时而有老鼠跑出,匿于人流中。
得胜桥50号现状
一路向前,途径花园山天主堂、天文台旧址和武汉儿童福利院。众人来到昙华林摄影基地,这里有被人誉为“民国第一清官”的石瑛所在故居,是湖北省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。上世纪20年代,董必武、陈独秀、李四光等曾多次造访。红墙青瓦,古典韵味,吸引同学们拍照记录。
师生于昙华林摄影基地合影
户部巷的午餐休憩过后,同学们稍拾心情,向那座“万里长江第一桥”进发。雾起,风来,白茫茫中,武汉长江大桥的身姿巍然挺立。正如毛泽东主席题诗:“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。”“1966年7月16日,毛主席在长江畅游……”刘震带着大家翻回几十年前的泛黄历史页面,仰望大桥,俯视江流,追忆毛泽东在63到73岁期间的18次畅游经历。
武汉长江大桥
“那些专门建起石像瞻仰的先贤,那些史书上大写特写的人物,与我之间遥远的不得了的距离,被草湮尘埋的痕迹一下子扯入了真实境地。”在陈友谅墓前,1901班的吴莹莹对千年的江城心生敬畏。
“城下沧江水,江边黄鹤楼。”转眼间,将近下午3点,寻忆之旅也来到了终点站——黄鹤楼。穿过涵洞,走过小道,沿江而行,到达黄鹤楼牌坊前。翼角嶙峋,展翅欲飞,它悄然肃立,师生们静立端详。
师生于黄鹤楼合影
登顶黄鹤楼,行人们皆呼:“不虚此行!”有的同学虽已用尽相机电量,但也用自己的手机和亲人视频,云参观武汉江景,追寻古时前人眼前的浩浩汤汤,不留遗憾。
武汉风光
重走恽代英之路,留下的不仅是2万步的足迹,更是师生对先烈与历史的铭记。正如余师傅热切期盼同学们:“你们要终身学习!”那样,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里,华师新闻人也将会不断前进,步履不停。